小妹昨天看到一名網友的留言...真係睇到眼濕濕! 相信這是不少香港人的工作寫照。内容如下:
"行行都辛苦. 人人都係用健康去換錢, 但很多情況下,都係換得不多錢。
例如洗碗工,12500元一個月,試問一年可儲多少錢,做十年后,脊椎、腕及膝關節的勞損,要每月付出多少醫藥費? 做廿年后,每天有多少時間是疼痛中渡過,不得不辭工,但手上仍有多少儲蓄? 用來糊口還是藥費好呢?
地盤工也差不多,年資十年的,那有一個不是呢到痛,果到痛,只是很多忍住唔去醫,因為醫藥費太貴了。
寫字樓文員,對住電腦日日咁坐,手腕、頸椎、腰椎、視力都係快速勞損,如果工餘都唔做30分鐘運動,痰凝血瘀,身體虛弱,脂肪積聚......
唉!很多打工仔日做夜做,真係搵三餐飯食。"
雖然俗語有云"食得鹹魚抵得渴", 但為了生存(只是生存, 而不是生活), 而付上大輩子的時間、勞力甚至健康, 又是否多數人的心願? 為了維生,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迫緊自己做討厭的工種?
有時上香討的地產區, 會見到不少類似的留言: "買樓有咩咁難? 老公做看更, 老婆做洗碗, 最低工資下夾埋都有兩、三萬蚊一個月, 做夠幾廿年咪供甩層樓囉!" 我認為這等理論真的很缺乏同理心, 某些工種是極度勞損健康的, 根本就難以持之以恆。試問叫你連續三十年做洗碗工, 你又是否捱到呢?
可能有人對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認知是要薪高厚職的白領才能做到, 但我覺得有志者事竟成, 即使是其他服務性、藍領行業的人員, 只要做到量入為出、盡早儲蓄投資, 達到被動收入大於支出的狀態, 便可盡量在健康透支前減產甚至辭職了。
人生苦短, 千萬不要花費過多精力在勞損性的工作上。身子壞了, 即使你為老闆賺過多少錢, 他也不能補償你的健康! 最後祝願大家在努力工作之餘, 緊記多些休息和做運動啊:)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神奇的人生整理術
依我所見, 很多財務自由的信徒, 生活上都奉行極簡主義、不喜歡家中有太多的從屬物。除了財政上的detox, 人生的其他範疇你也detox了嗎?
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撰寫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不僅成為了全球暢銷書, 更鼓勵不少人親身力行, 透過處理家中雜物來去除自己的emotional baggage。
作者的原意是: 不論是多麼具紀念價值的物品, 如你每次見到它時都有負面的感覺(如悲傷、迷惑、婉惜等), 那便應立即扔掉它了。縱然會有不捨之情, 但清理家居後卻能令人感覺煥然一新, 準備好過更美好的生活。
以我自己來說, 以前上中學、大學及在辦公室時收過的東西, 都放在舊家內。看完這篇網誌的分享, 我也覺得是時候收捨一下自己的東西了。一些逝去的情誼及褪色的緣份, 我也要下定决心認真清理呢(如有需要就拍張照片做記錄吧)。
同樣地, 假如我送過的東西有帶給人家不好的感覺, 我也非常歡迎他/她們把它扔走的。希望大家都能放下包袱, 生活過得更輕快一點:)
Let go of people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Let go of possessions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Let go of activities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Let go of thoughts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Use the space in your life to add experiences that bring you joy.
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撰寫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不僅成為了全球暢銷書, 更鼓勵不少人親身力行, 透過處理家中雜物來去除自己的emotional baggage。
作者的原意是: 不論是多麼具紀念價值的物品, 如你每次見到它時都有負面的感覺(如悲傷、迷惑、婉惜等), 那便應立即扔掉它了。縱然會有不捨之情, 但清理家居後卻能令人感覺煥然一新, 準備好過更美好的生活。
以我自己來說, 以前上中學、大學及在辦公室時收過的東西, 都放在舊家內。看完這篇網誌的分享, 我也覺得是時候收捨一下自己的東西了。一些逝去的情誼及褪色的緣份, 我也要下定决心認真清理呢(如有需要就拍張照片做記錄吧)。
同樣地, 假如我送過的東西有帶給人家不好的感覺, 我也非常歡迎他/她們把它扔走的。希望大家都能放下包袱, 生活過得更輕快一點:)
Let go of people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Let go of possessions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Let go of activities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Let go of thoughts that don’t bring you joy.
Use the space in your life to add experiences that bring you joy.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人的一生,只有9.5年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1)扣除佔人生三分一的睡眠時間,我們餘下約49年。
2)扣除31000小時的學習、進修時間,我們餘下約46年。
3)扣除91000小時的工作階段,我們餘下約36年。
4)扣除通勤、交通的時間,我們又少了一年。
5)刷牙、洗澡、上洗手間、換衣服等衛生習慣,共佔2.5年。
6)吃喝玩樂和旅遊,承惠4年左右吧。
7)購物、添置雜貨,又用了2.5年。
8)做家務、照料伴侶及孩子,最少約花費8年的光陰。
9)再扣掉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社交網絡的時間,恭喜! 我們的人生餘下了9.5年。
原來人的一生,只有約9年多的時間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沒有責任、 沒有旁貸,你可自由自在選擇想做的東西。看來好像不太夠呢!
幸好,對我們一眾以財務自由為目標的bloggers來說, 只要做好理財安排、提早退休,一生中可享用的自由光陰, 便絕不至9.5年這麼少了。但即使在不自由的時候, 如果我們有用心去待人接物、為社會服務, 那麼這種付出仍是值得驕傲及快樂的:)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為何要鄙視那些努力儲蓄的人
為了達到財務自由, 我們很多人都會走和大眾不一樣的路。當別人在FB上分享吃喝玩樂圖片的時候, 我們卻可能窩在家中閱讀財務報告。而我們在金錢上律己以嚴的態度, 也往往令身邊的人費解。
最近, 外國傳媒Elite Daily登了一篇名為"If You Have Savings In Your 20s, You’re Doing Something Wrong"的文章, 引起了很大的迴響( elitedaily.com/life/savings-20s-something-wrong/1214445/ )。作者Lauren Martin嘗試以不同的理由, 來合法化自己揮霍的生活。
她指出, 自己父母那一代的忠告, 即畢業後努力工作、儲夠錢即買樓結婚的做法, 已完全不合時宜了。作者覺得年青人應享受人生, 而非像那些上了年紀的長輩般為柴米油鹽而擔憂。她亦鄙視為省錢而減少社交的人, 認為他們會因為待在家、沒去派對而喪失潜在的好工介紹。
適度的交際無疑是有益身心, 但我們真是要為了應酬, 而放棄一個更有保障的將來嗎? 讀書、置業的費用都可向政府或銀行做借貸, 唯獨是退休的使費, 卻沒有機構會願意借錢給你。
在二十多歲時放棄了儲蓄投資, 即是等於放棄未來的人生選擇權。兩個初出茅廬、起薪點相約的的年青人, 一位定時儲蓄, 另一位則做月光族, 他們頭幾年的光境可能相差不遠。但再過多十年、二十年, 有儲蓄的那一位早已累積資本安居樂業, 有足夠的buffer應付工作、家庭的突變。相反, 揮金如土的那一位卻仍過着患得患失的生活, 為了下個月的房租, 一直不敢辭退不順心的工作。
曾經看過另一篇網上文章, 作者提過任何一個人, 20歲時貧窮是正常的, 尤其是沒家底的人; 30歲時仍貧窮, 那可能是運氣差了一點; 40歲時還是貧窮的, 就大多是個人自身的問題了。
我深深認同作者的看法。當然, 如果是因為家庭膽子太重或是自己健康問題, 而難以儲蓄投資的人, 我們應予以體諒及同情。否則, 一個年紀愈長的人, 仍經常入不敷支甚至借貸度日的話, 只會惹來別人的嗤之以鼻。
儘管大家在財務自由的路上, 步伐可能有早有後、有快有慢, 但我相信日子有功, 而複利效應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每逢身邊有誘惑叫我們去過度消費的時候, 我們都應警醒心志, 毋忘自己起初踏上財務自由路的初衷呢。
最近, 外國傳媒Elite Daily登了一篇名為"If You Have Savings In Your 20s, You’re Doing Something Wrong"的文章, 引起了很大的迴響( elitedaily.com/life/savings-20s-something-wrong/1214445/ )。作者Lauren Martin嘗試以不同的理由, 來合法化自己揮霍的生活。
她指出, 自己父母那一代的忠告, 即畢業後努力工作、儲夠錢即買樓結婚的做法, 已完全不合時宜了。作者覺得年青人應享受人生, 而非像那些上了年紀的長輩般為柴米油鹽而擔憂。她亦鄙視為省錢而減少社交的人, 認為他們會因為待在家、沒去派對而喪失潜在的好工介紹。
適度的交際無疑是有益身心, 但我們真是要為了應酬, 而放棄一個更有保障的將來嗎? 讀書、置業的費用都可向政府或銀行做借貸, 唯獨是退休的使費, 卻沒有機構會願意借錢給你。
在二十多歲時放棄了儲蓄投資, 即是等於放棄未來的人生選擇權。兩個初出茅廬、起薪點相約的的年青人, 一位定時儲蓄, 另一位則做月光族, 他們頭幾年的光境可能相差不遠。但再過多十年、二十年, 有儲蓄的那一位早已累積資本安居樂業, 有足夠的buffer應付工作、家庭的突變。相反, 揮金如土的那一位卻仍過着患得患失的生活, 為了下個月的房租, 一直不敢辭退不順心的工作。
曾經看過另一篇網上文章, 作者提過任何一個人, 20歲時貧窮是正常的, 尤其是沒家底的人; 30歲時仍貧窮, 那可能是運氣差了一點; 40歲時還是貧窮的, 就大多是個人自身的問題了。
我深深認同作者的看法。當然, 如果是因為家庭膽子太重或是自己健康問題, 而難以儲蓄投資的人, 我們應予以體諒及同情。否則, 一個年紀愈長的人, 仍經常入不敷支甚至借貸度日的話, 只會惹來別人的嗤之以鼻。
儘管大家在財務自由的路上, 步伐可能有早有後、有快有慢, 但我相信日子有功, 而複利效應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每逢身邊有誘惑叫我們去過度消費的時候, 我們都應警醒心志, 毋忘自己起初踏上財務自由路的初衷呢。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英國房地產現象: 年輕人的"generation rent"
自08年金融風暴爆破後, 各國政府推行的量化寬鬆計畫, 迫使熱錢不斷流入房地產市場。網站"www.worldfinance.com"亦指出, 全球地產泡沫最嚴重的四大城市分別為香港、紐約、倫敦及都柏林。
最近看英國的衛報, 倫敦的套房月租平均為1000英磅以上, 但也只能租到當地人戲稱為"shoebox"的狹小房間或沙發位置, 情況尤以倫敦南部及東南部最為嚴竣。
房租已佔了人工的半成, 再扣除生活其他開支, 年青人實在難以儲蓄足夠的首期(一般門檻為五萬英磅)來爬上property ladder。當地銀行近年亦收緊按揭條例, 年輕家庭即使得到批核, 也大多是為期40年的"長命債"按揭。
公共房屋方面,英國政府近二十年來起得愈來愈少council houses, 年青人上車無望,被迫租住貴私樓。然而當地的房屋法律規定, tenants只要一收到業主的eviction notice, 便須在兩個月内搬走, 住客的保障明顯不足。
為了抗議高漲的樓價, 英國有一群activists成立了"Generation Rent"這個機構(http://www.generationrent.org/)。他們旨在提供一個公平公開的平台, 讓年輕人知道樓宇租售的最新資訊。"Generation Rent"除了催促政府改善房屋政策外, 更鼓勵年青租客舉報那些刻薄甚至違法的業主。
我第一次看"Generation Rent"這個標題, 就覺得它有雙重含義: 1)年輕的一代如果沒有豐厚的家底或優渥的職業, 積蓄及收入又未能達到成為業主的門檻, 便很可能被迫成為長期租客; 2)年輕人如果在結婚生子後一直未置業, 他們的下一代長大後要背負父母的住屋負擔, 便更難為自己的上車目標踏出第一步。
英國衛報專欄中提及的"We are the 99%", 指出了一般市民難以靠努力工作向上游。衣食住行均百上加斤, 大家自然想抗衡那些掠奪社會資源及財富的1%有錢人。小妹經濟知識貧乏, 但也知道純綷的仇富是難以解决問題的。要運行資本制度, 便要遵守它的規則。
然而, 為了平衡各階層和利益及需要, 我覺得當地政府亦可為年青人多做一點。例如: 近年的荷蘭政府多安排了年輕學生與獨具長者同住, 學生既可享受廉宜租金、長者也可得到陪伴及生活上的協助。有報道指出, 英國也有為數不少的空巢老人, 家中甚至有兩、三個空置的房間。只要政府部門協調一下, 便可評核有住屋需要的年輕人, 與鄰近的獨居長者pair up, 使大家達到互惠互利的關係。而開放首置優惠、減少buy to let的樓宇數目、加重房屋空置税等, 也可給予年輕人更多的上車機會。當然, Walkers在她的網誌亦提過波蘭的新移民較團結, 他們會十數人申請一個單位的按揭。在隨後的幾年, 住客即使未能獨立搬出去, 但已可避免房租的通漲, 亦不需擔心收到eviction notice。倫敦的年青人也可考慮和相熟的親戚、朋友這樣合作呢。
請問大家又有甚麼建議和看法? 歡迎在此留言:)
最近看英國的衛報, 倫敦的套房月租平均為1000英磅以上, 但也只能租到當地人戲稱為"shoebox"的狹小房間或沙發位置, 情況尤以倫敦南部及東南部最為嚴竣。
房租已佔了人工的半成, 再扣除生活其他開支, 年青人實在難以儲蓄足夠的首期(一般門檻為五萬英磅)來爬上property ladder。當地銀行近年亦收緊按揭條例, 年輕家庭即使得到批核, 也大多是為期40年的"長命債"按揭。
公共房屋方面,英國政府近二十年來起得愈來愈少council houses, 年青人上車無望,被迫租住貴私樓。然而當地的房屋法律規定, tenants只要一收到業主的eviction notice, 便須在兩個月内搬走, 住客的保障明顯不足。
為了抗議高漲的樓價, 英國有一群activists成立了"Generation Rent"這個機構(http://www.generationrent.org/)。他們旨在提供一個公平公開的平台, 讓年輕人知道樓宇租售的最新資訊。"Generation Rent"除了催促政府改善房屋政策外, 更鼓勵年青租客舉報那些刻薄甚至違法的業主。
我第一次看"Generation Rent"這個標題, 就覺得它有雙重含義: 1)年輕的一代如果沒有豐厚的家底或優渥的職業, 積蓄及收入又未能達到成為業主的門檻, 便很可能被迫成為長期租客; 2)年輕人如果在結婚生子後一直未置業, 他們的下一代長大後要背負父母的住屋負擔, 便更難為自己的上車目標踏出第一步。
英國衛報專欄中提及的"We are the 99%", 指出了一般市民難以靠努力工作向上游。衣食住行均百上加斤, 大家自然想抗衡那些掠奪社會資源及財富的1%有錢人。小妹經濟知識貧乏, 但也知道純綷的仇富是難以解决問題的。要運行資本制度, 便要遵守它的規則。
然而, 為了平衡各階層和利益及需要, 我覺得當地政府亦可為年青人多做一點。例如: 近年的荷蘭政府多安排了年輕學生與獨具長者同住, 學生既可享受廉宜租金、長者也可得到陪伴及生活上的協助。有報道指出, 英國也有為數不少的空巢老人, 家中甚至有兩、三個空置的房間。只要政府部門協調一下, 便可評核有住屋需要的年輕人, 與鄰近的獨居長者pair up, 使大家達到互惠互利的關係。而開放首置優惠、減少buy to let的樓宇數目、加重房屋空置税等, 也可給予年輕人更多的上車機會。當然, Walkers在她的網誌亦提過波蘭的新移民較團結, 他們會十數人申請一個單位的按揭。在隨後的幾年, 住客即使未能獨立搬出去, 但已可避免房租的通漲, 亦不需擔心收到eviction notice。倫敦的年青人也可考慮和相熟的親戚、朋友這樣合作呢。
請問大家又有甚麼建議和看法? 歡迎在此留言:)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最想令你財務自由的一頃間
沒有人一出世便想着要財務自由的, 通常是隨着成長環境、思想性格的改變, 我們才學會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 寄望能盡快為自己及家人締造舒適及無壓力的生活。
就我個人來說, 由於家庭不算小康, 所以高中、大學時期要一邊讀書, 一邊兼職補習、做臨時工及實習生等。雖然小妹不算勤力, 但盡早接受社會的洗禮, 真的能迫使人更快地成熟。每次工作時受氣了, 都會覺得早日財務自由便好, 畢竟能自由自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嘛。
然而, 隨著年齡增長, 才發覺自己的財務情況, 跟親人也有密切的關係。最近發生的一件事, 促使我更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為家人提供更好的。
親人前晚突然肚絞痛, 之後去了急症室待了整個凌晨, 拿藥後也只敢向公司取半天的假(早上)。休息了幾小時, 再上了半天的班, 回家後想早些睡, 但又記起家中的老貓要吃藥丸、滴耳藥水及眼藥水。我提出幫手, 但親人怕我被貓抓傷皮膚(我有些敏感痛症), 所以還是他親自做。餵藥時家貓不斷掙扎, 將耳藥水及眼藥水濺到親人的眼中。直到現在, 我仍記得親人的眼是如何的通紅、神態是如何的疲憊。
或者, 如果我富有一點, 家人生病時便可放心地多請幾天的假;或者, 如果我富有一點, 我們便可長期聘用一名家傭, 減輕一下家務及照料寵物的膽子。
就是這一刻, 更加強了我想財務自由的决心。或者, 大家最想要財務自由的一刹那, 是看到了以下的情景:
1) 年邁的父母開始行動不方便
2) 剛出生的兒女在緩緩學走路
3) 配偶在辛勞地工作/做家務
......
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令你最想財務自由的一頃間又是什麼? 歡迎各位在此處留言分享, 籍此互相勉勵, 寄望大家都能盡快實現理想呢!
P.S. 小妹第一次開blog, 抱歉暫時仍未search哂所有bloggers, 歡迎你們主動留言, 等我認識大家和逐一add番你地,thanks a lot:)
就我個人來說, 由於家庭不算小康, 所以高中、大學時期要一邊讀書, 一邊兼職補習、做臨時工及實習生等。雖然小妹不算勤力, 但盡早接受社會的洗禮, 真的能迫使人更快地成熟。每次工作時受氣了, 都會覺得早日財務自由便好, 畢竟能自由自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嘛。
然而, 隨著年齡增長, 才發覺自己的財務情況, 跟親人也有密切的關係。最近發生的一件事, 促使我更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為家人提供更好的。
親人前晚突然肚絞痛, 之後去了急症室待了整個凌晨, 拿藥後也只敢向公司取半天的假(早上)。休息了幾小時, 再上了半天的班, 回家後想早些睡, 但又記起家中的老貓要吃藥丸、滴耳藥水及眼藥水。我提出幫手, 但親人怕我被貓抓傷皮膚(我有些敏感痛症), 所以還是他親自做。餵藥時家貓不斷掙扎, 將耳藥水及眼藥水濺到親人的眼中。直到現在, 我仍記得親人的眼是如何的通紅、神態是如何的疲憊。
或者, 如果我富有一點, 家人生病時便可放心地多請幾天的假;或者, 如果我富有一點, 我們便可長期聘用一名家傭, 減輕一下家務及照料寵物的膽子。
就是這一刻, 更加強了我想財務自由的决心。或者, 大家最想要財務自由的一刹那, 是看到了以下的情景:
1) 年邁的父母開始行動不方便
2) 剛出生的兒女在緩緩學走路
3) 配偶在辛勞地工作/做家務
......
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令你最想財務自由的一頃間又是什麼? 歡迎各位在此處留言分享, 籍此互相勉勵, 寄望大家都能盡快實現理想呢!
P.S. 小妹第一次開blog, 抱歉暫時仍未search哂所有bloggers, 歡迎你們主動留言, 等我認識大家和逐一add番你地,thanks a lot:)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美國次按的另類真相
08年金融後嘯發生後, 美國大批市民的房屋因未能延續供款而被銀行沒收( foreclosure)。當這些銀主盤在市場被拍賣時,黑石、 高盛等投資公司以賤價大批購入,然後再改裝成一個個獨立的間隔, 近年來出租予低收入/單親家庭居住。
正當政府提取納稅人的錢來bail out財困的金融機構,另一邊霜,這些"大得不能倒"
正當很多居民未能向銀行申請re-mortgage、
我不鼓勵任何人"仇富",但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真相。 我們即使改變不了外在的環境,也要時刻警醒自己。 為了不成為被騎劫的對象,從今天起, 我們又應否多考慮一下將來要走的路、準備多一點點?
http://prospect.org/article/ hedge-funds-ultimate-absentee- landlords-fall-preview#. Vg1MtfnOat8.facebook
http://prospect.org/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