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美股的tech wreck?

自6月10號老美的tech sector動盪後, FANG系列應聲下插。時至今日, 各大科技個股(AAPL、GOOGL、AMZN、FB等)及相關etfs(QQQ、XLK等), 看似收復失地, RSI及SCTR動能線, 皆重拾升軌。

然而, 並非每位投資者都咁樂觀。Seeking Alpha的作者Eric Parnell, 指出一個版塊如升勢過急, 去到某個tipping point, 就連哋濕碎的新聞, 都可trigger下跌潮。直至多月後, 仍返不回先前的高位。

他以2015年9月的biotech sector股災為例(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080681-fomo-momo-nomo?ifp=0), Hillary Clinton嗡咗句“Price gouging like this in the specialty drug market is outrageous. Tomorrow I'll lay out a plan to take it on”。其後, biotech sector(如IBB)就兵敗如山倒。雖然Hilary最終冇選到總統, 但整個版塊, 都頽足一年有多。(*惟IBB近日出現institutional buying及price surge, 散户不妨留意。)
(source: seekingalpha.com)

當然, 一單新聞, 並不足以摧毀一個版塊。更有可能的是, 版塊内的個股已出現結構性問題, 又或炒得過盛, 所以再細微的負面新聞, 都可作照妖鏡之用。

-----------------------------------------------------------
講番今年6月的tech tumble, 觸發點乃Goldman的看淡報告。除咗唱好financials及質疑tech sector的可持續性外, 呢份報告冇太多實際證據作控訴。在fundamentals缺乏的情況下, 我惟有用舊橋(ie. technicals)作分析。

William O' Neil在《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提及, 指數如反彈乏力, 通常有以下的特質:

1) 指數在首日下跌後, 於第三/四/五天反彈, 但交易量比先前的一日少; 
2) 每次價格上升的幅度, 皆少於前一日的升幅;
3) 收盤價的修復, 少於“當日高價”減去其“首次下跌幅度”的一半。

在市場調整時, 某指數是位於uptrend還是downtrend, 不能只看一天的表現。最穩陣的做法, 是昅足7日。
 
William O' Neil分析了1974至2003年内、其中7次的market bottoms, 指數在跌至最谷底時, 多在未來的4-7日内, 出現significant price surge + exceptionally high volume, 缺一不可, 藉以暗示下一輪的升浪。
(source: 《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

對照Nasdaq自6月10日至今的走勢, red candlesticks的出現占多數。首次price surge出現在6月19日, 但缺乏大的volume; 第二次price surge出現在6月21日, 升幅較上次少, 但有較大的volume作支撐, 而且亦位於6月10日後的第7/8個trading day。惟以William O' Neil的準則來説, 這不能算是確定的復甦。
(source: stockcharts.com)

我甚少估市, 今次亦很有可能看錯。但不論對與錯, 能累積看圖表的經驗, 我已當賺咗, 只要唔好頻密炒賣便可。

而且, 不少技術類型的分析, 總會有點“事後孔明”的感覺。但如真的要做教條派, 我寧願信William O' Neil同Mark Minervini, 都唔撰其他人了。

-----------------------------------------------------------
美股的valuation偏高、國家欠債又多, 終有一天會冧市, 這是公開的秘密。食盡牛三的升浪, 我自問做不到。但多留意recession signals, 同適當地增持現金, 仍是個人能控制的範圍。

當然, 並非個個“專家”講recession, 你都要信哂。佼佼者如Jim Rogers, 就係“最佳例子”:

2011:  100% Chance of Crisis, Worse Than 2008: Jim Rogers

2012:  Jim Rogers: It’s Going To Get Really “Bad After The Next Election”

2013:  Jim Rogers Warns: “You Better Run for the Hills!”

2014:  JIM ROGERS – Sell Everything & Run For Your Lives

2015:   Jim Rogers: “We’re Overdue” for a Stock Market Crash

2016:   $68 TRILLION “BIBLICAL CRASH” Dead Ahead? Jim Rogers Issues a DIRE WARNING

2017:  THE BOTTOM LINE: Legendary investor Jim Rogers expects the worst crash in our lifetime

大家相信專家講的牛/熊趨勢嗎? 對近期的科技股回套, 又有何看法? 不妨在此分享下意見:)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Gotham: 金融罪犯的掘起

Gotham: The Rise of Financial Villains

上年Batman大戰SuperMaster, 兩敗俱傷。Gotham City隨即陷入混亂, 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 SuperMaster的餘黨乘機崛起。他們不再純為快感而作惡, 而是靠商業罪案來賺錢。

Penguin表面“從良”, 暗中KO政治對手, 競選為Gotham的新市長; Joker不再做馬蹓戲, 而是做財演節目主持, 以生動手法氹散户落局; Riddler將口頭講的䛧語, 編碼為各種電腦程式, 看似推動企業的A.I.發展, 但實際上是盗取big data的工具。

從未試過有這麼一天, Gotham的一羣villains, 變得如此正氣和廣受歡迎。然而, 在光明的背後, 他們也有其陰暗的一面。

他們的共同點, 就是每晩深夜, 都會去一趟阿卡漢精神病院。推開虛掩的大門, 在走廊的盡頭, 有間寫着“危險勿進”的密室。在門的另一端, Professor Hugo Strange正為實驗室掛上新的門牌: “Gotham Sin City Research”。

今夜, Hugo Strange開門後, 見到神色凝重的各人。他哽咽了一下喉嚨, 便問大家: 真的是明天嗎? 

-----------------------------------------------------------
自上任以來, Penguin努力經營“裕民富國”的事業。 每次鎖定某個版塊(sector)時, 他會散播利好政策及宣稱減税行動, 以鼓吹市民入貨。待版塊内的各股價炒至牛三高位, 他便指示“Gotham Sin City Research”買定long put。

之後, Penguin便暗地終止此版塊的發展計劃, 並實踐利淡措施。他會挖出版塊內的“舊仇人”(即以前Penguin做𡃁時, 欺負過他的大佬), 將股價下挫的責任推予他們的企業。在動盪的股市中, “Gotham Sin City Research”卻能動用遠期及沽空謀取暴利。

不斷地玩版塊輪動及沽空行動, Penguin等一眾villains, 分别以“最佳市長”、“最佳財務大師”、“最佳A.I.程式員”和“最佳科學家”的名義, 登上了Forbes新一期的富豪榜。

然而, 狗改不了吃屎人渣改不了吃渣, 他們雖然賺到盤滿缽滿, 但日子久了, 心靈卻愈發空虛。為了滿足天生的壞蛋基因, 他們决定整冧個市、剷平Gotham。見到大家痛苦地生活, 才是他們快樂的泉源。
-----------------------------------------------------------

Penguin、Joker和Riddler一致點頭, 向Hugo Strange表示: 對, 就是明天。

Hugo Strange(陰咀笑): 呵呵, 我研製的A.I.複製人團隊, 也準備好了。

翌天, 大家一起從精神病院出發。臨關門時, Joker又揾塊魔鏡傾下計。

Joker: 魔鏡魔鏡, 世上邊個財演最叻?
魔鏡: SuperMaster。

Joker二話不説, 就攞枝AK-47向魔鏡發射。Penguin見狀, 忍唔住大笑。

Penguin: 魔鏡都係講事實啫, 你做乜咁燥?
Joker: 我問過佢世上最型/叻/帥/英/勁/無料/掠水/樣衰etc的財演, 佢每次都答SuperMaster!
Penguin(詫異): 嘩! 魔鏡同阿大師一樣, 答乜都咁求其,邊會有人俾面?

今天, 是Gotham証交所的100歲生日。Penguin以市長身份抵達會場, 擔任敲鑼的儀式。鑼鼓響了三遍之後, 眾交易員返回座位, 準備工作。忽然, 場内漆黑一片, 各交易員的電腦上,浮現了這串字......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Bond etfs 的選擇

June 2020 update: 因見本港近月的失業率急升(我下次會撰文引用數據說明),我想效皮老闆開一個慈善whatsapp谷。只要大家即月有捐$50-200去本地任何慈善機構,再把捐款收據發去我的電郵:cherry.neverland@gmail.com ~ 我便會加你入谷。

大家入谷有禮送!而我每逢有最新的投資刊物/report/PDF等,都會在谷中優先分享。

此谷平日講股///特別股etc乜都得,唯嚴禁銷售。謹此多謝各位的支持!祝大家福有悠歸:)
-----------------------------------------------------------

小妹因持有LQD, 稍前收到其母公司寄來的annual report。

其實BlackRock旗下的bond etfs, 分别有三隻: AGG、HYG及LQD。登入www.ishares.com, 便可找到各etf的資料:

AGG(iShares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 追蹤超過5000隻美國investment-grade的債券, 三大持貨為政府債券及按揭産品(UNITED STATES TREASURY - 37.83%, 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 13.55%, 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 - GOLD - 7.61%)

HYG(iShares iBoxx $ High Yield Corporate Bond ETF): 追蹤以美元計價的高息企業債券, 三大版塊分佈為: Communications - 24.71%, Consumer Non-Cyclical - 13.83%, Energy - 13.41%

LQD(iShares iBoxx $ Investment Grade Corporate Bond ETF): 追蹤以美元計價的investment-grade企業債券, 三大版塊分佈為: Banking - 27.36%, Consumer Non-Cyclical - 17.14%, Communications - 12.35%
-----------------------------------------------------------

最搞笑的是, 三者的管理收費, 疑似同佢哋嘅表現有關:

HYG: expense ratio(0.5%), year-to-date return(4.38%)

LQD:expense ratio(0.15%), year-to-date return(3.74%)

AGG: expense ratio(已由0.08%下調至0.05%), year-to-date return(2.32%)

睇番份一百頁嘅annual report, 内容列明了HYG及LQD各自追蹤的債券(但冇AGG嘅?)。Call date, maturity date和yield等資料, 一應俱全。可惜債券遠在我的“能力圈”以外, 所以便不撰文分析了。

但如閣下對high yield bond有興趣, 但又怕買中default率高的垃圾債券, 不妨可參考HYG持份最重的企業, 如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s、health care services及telecommunications的持份分佈。
  

咁多嘢睇, 搞到蚊(貓?)都瞓XD
-----------------------------------------------------------

除了BlackRock的bond etfs, 市場上也有其他同類產品, 如BNDS及JNK等, 大家有興趣可再搜索下。但junk bond etfs即使幾high yield, 我暫時也不會考慮。它們在牛市時的表現, 會優於同儕。但市況一逆轉, 佢哋就跌得甘哋, 可謂geometrically work against the investor。

以LQD及HYG為例, 可看到HYG的volatility較大。(另温韾提示: 在牛市中, 如想靠bond etfs撼贏大市, 效果就與近年玩short call騰訊的散户無疑...)

防守/避險功用的產品(eg. Bond, Gold, TLT, TIP etc), 不宜太依賴技術分析。它們的表現較被動, 易與主流指標成反比關係。就如稍前的GLD, 在3-4月時出現cup and handle pattern, 但升至122元附近便回調, 那是因為大市(eg. DOW)在5月初重拾升軌。

小妹是bonds的門外漢, 從未買賣任何一隻企業債劵。手頭上持bond etf, 當然唔係貪佢派息, 而是為了balance portfolio之用。

如大家對bond/bond etf有意見, 歡迎在此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