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20 update: 因見本港近月的失業率急升(我下次會撰文引用數據說明 ),我想效皮老闆開一個慈善whatsapp谷。只要大家即月有捐 $50-200去本地任何慈善機構,再把捐款收據發去我的電郵: cherry.neverland@gmail.com ~ 我便會加你入谷。
大家入谷有禮送!而我每逢有最新的投資刊物/report/PDF 等,都會在谷中優先分享。
此谷平日講股/樓/債/特別股etc乜都得,唯嚴禁銷售。謹此多謝各位的支持!祝大家福有悠歸 :)
-----------------------------------------------------------
閲過風兄書籍的朋友,應知道美國的房託產品,有不同的板塊分類。以前我對這類產品的印象,是有不少年息逾十厘的 housing/mortgage REITs ,持貨數年後,實際上卻賺息蝕價。
如我想找些前景不俗丶價格穩定上揚丶扣稅後仍有幾厘息率的美國REITs ,究竟有咩選擇呢?
詳細的美國 REITs板塊分類與性質介紹,可在此網站找到:
常見的板塊為:Office丶Industrial丶Retail 丶Lodging丶Residential丶Timberland 丶Health Care丶Self-storage丶Infrastructure 丶Data Center丶Diversified 和 Specialty REITs 等。
例如我隨意選一個板塊click入去(eg. Health Care REITs),第1頁便顯示整個板塊的經濟規模,包括:市場總值丶營運資金丶年度表現丶平均派息等。
Click進任何一個產品的內頁(eg. “Global Medical REIT”, ticker: GMRE),公司資訊幾乎包羅萬有:價格變化丶派息率丶交易量丶公司新聞丶企業地產的項目分佈等,讓散戶作更全面的了解。
當然,我也可在IB構建一個”Health REITs”的watchlist,打哂所有tickers ,就可定期留意價格走勢。撇除 penny stock丶息率太低的產品,其實選擇也不多,尤其是派息稍高的REITs ,睇番近五年價格走勢又多數賺息蝕價。
相比起美國,某些國家的REITs徵稅率較低(如英國丶加拿大),新加坡更是免費的。但考慮到匯率穩定性與產品規模,個人覺得美國市場仍算最具代表性。所以在建立固定收益 portfolio 時,仍是以美元產品優先。
近期用加按的資金購入美債後,某幾隻已跌緊價,所以我老公也叫我做 ”倫敦金Cherry”。所以,儘管收息的吸引力是頗大,但散戶入貨真的不用急。投資要預留 buffer ,畢竟大洗牌的一天終會來臨。現時加按的錢只用了二成左右,未來再逐漸加重產品比例也可。周顯近日有篇文叫「有錢人才可以食住等」,雖然我冇 $,但都傾向等一等。
聖誕假將至,先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難忘的節日! 香港來年的政經環境可能更為嚴峻,不少 repercussions將會顯現。冀願你我都不要放棄希望,繼續為家人為自己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