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有Recession-proof的投資産品嗎?

June 2020 update: 因見本港近月的失業率急升(我下次會撰文引用數據說明),我想效皮老闆開一個慈善whatsapp谷。只要大家即月有捐$50-200去本地任何慈善機構,再把捐款收據發去我的電郵:cherry.neverland@gmail.com ~ 我便會加你入谷。

大家入谷有禮送!而我每逢有最新的投資刊物/report/PDF等,都會在谷中優先分享。

此谷平日講股///特別股etc乜都得,唯嚴禁銷售。謹此多謝各位的支持!祝大家福有悠歸:)
-----------------------------------------------------------

牛市仍未收皮,但在valuation偏高的困局下, 唔少老散(包括我)卻被迫“收皮”不敢再大舉入貨。不想高追的話,散户又怎樣未雨綢繆好呢?如持有“recession-proof"的産品,便不用害怕金融風暴造訪了嗎?

美股隊長在其著作中,曾提及Trevor Greetham的"Investment Clock”理論。Trevor Greetham綜合1973-2004年的經濟及市場數據,分析不同板塊的投資品,在環球增長、通貨膨脹下的回報變化:

 

現時大局,較多經濟學家及財經專家認為是“貨幣寬鬆”(reflation), 這也解釋了股債皆旺、商品欠佳的表現。只是, 當環球大局轉為“滯脹”時,大宗商品(eg. oil, natural gas, gold, silver, wheat, corn etc)便會走強。Investment grade的債券,亦比common stocks更穩陣。

2010-2017的牛市,可謂是"the most hated bull market in history"。這個史上以來第二長的牛市,令不少散户跌眼光,錯失數次在相對低位入貨的機會。大家玩音樂椅時,總會有gut feeling大概知幾時完。但今次的"加長版牛市音樂椅”, 就令大家愈玩愈迷惑,甚至有些人早已玩厭,離場不再爭櫈仔了。

當延坪島炮擊事件、日本311地震、毆債危機、日本央行量寬失敗、A股熔斷停板等陸續發生時,環球市場因連瑣反應而下跌。一眾bearish guys當時可樂了,紛紛走出來對人說:I told you so. 他們因手中少股債工具,更願意視短暫股災為長期衰退的前哨。然而,當大市逐漸回穩、重拾升軌時,bearish guys便難以置信,覺得這只是曇花一現的境象。

怎樣才算是material recession? 技術層面來説,任何一個跌市週期,市埸都會嘗試反彈。Seeking Alpha的作者Eric Parnell曾提及:大市跌穿200天SMA後,市場反覆向下期間有反彈、並觸及400天SMA時,散户便應趁機走人,尤其在見到“死亡交叉”之際(即200天SMA線與400天SMA線相交的一點)。


(source: seekingalpha.com)

即使身為一個間尺黨,我也不可能日日用TA昅住個市。比較可行的做法是:留意大市指標(eg. Dow, Nasdaq, S&P 500)的200天平均移動線,一呈現跌勢時,便要考慮散貨。


(現時Dow Jones的100天及200天SMA, 仍處於升軌)

當然,在“股災”來臨前,我們在個人的資產分配上,也可多元化一點。TIP、TLT及GLD等產品,是defensive portfolio的好成員。 只是死hold它們(尤其是commodity)而不賣出,會有negative carry的效應,即長期持有的成本,高於所收的利息。所以適時買賣及rebalancing, 對散户尤其重要。

比起recession-proof的投資工具我覺得一個人的思維及能力是recession-proof的,將有更大的裨益。大家眼中的recession-proof産品又係乜?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你是經濟復甦的收益者嗎?

今篇的文不長, 我也不講平時慣用的技術分析。只想討論美國表面的繁榮, 背後蘊藏着什麼代價。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1)
(source: fred.stlouisfed.org)

以近60年看,美國現時的個人儲蓄率, 已跌至史上第二低。上一次的低位,乃2006-2007這個“economic boom”時期。企業的季度增長及資產膨脹, 並無帶挈市民的荷包。

2)
(source: fred.stlouisfed.org)

自08年復甦以來, 個人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竟然再創新高。但近月老美的auto sales及mortgage applications, 卻無特别增長。

3)
(source: Real Investment Advice)

呢幅圖都算最恐怖! 各類社會福利(eg. Unemployment Benefits, Social Security, Medicare)累積的開支, 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也創了近60年的新高。在愈來愈少pension programs的保障下, 人民的退休及健康支出, 負擔只會愈來愈大。
-----------------------------------------------------------

近月老美的失業率跌至4.4%(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unemployment-rate), 是一年來的新低。這表面看似是好現象:經濟繁榮, 所以人人有工開?可惜, 以往失業率陷入低谷的年份(eg. 1973年, 2008年), 多是金融海嘯的前哨。當企業欠缺擴張空間, 而勞動人口又停滯不前, 供求皆少的情況下便引致經濟體收縮。

在過往的半世紀内, 數次金融風暴前都有貨幣緊縮的政策。Fed的目標是:將短期利率增至3-4%, 或拉平/倒掛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曲線。留意利率的變化, 也是投資者探測市況的重要指標。

列根時期的提高槓桿、下調利率措施, 是為了鼓勵人民借錢消費, 以提升生活水準;但現時很多美國人民的借貸活動, 可能只為了勉强過活。低下的儲蓄率、利叠利的學債及佔收入愈來愈重的支出百分比,反映了不少市民live paycheck to paycheck的實況。

當然, 現時市場的表現仍牛皮, technical picture仍好靚。很多持股/債/樓的散户, 近一兩年都收獲甚豐。然而, 無實質民間進步的“表面繁榮”, 究竟能支撑多久?持收息股、每季穩收幾厘息的做法, 又是否能linear地持續多年, 絲毫不用rebalancing/sell-off?

Reality VS. Virtuality, Corporate Earnings VS. Real Income, Soaring Indexes VS. Declining Savings......現今世上有太多矛盾, 致使散户不能掉以輕心。我素來不建議大家做"末日博士", 但與現實脱軌的市場升幅, 總不能延續到永遠。

大家覺得自己是08年後經濟復甦的收益者嗎?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淺談Baby Bonds

June 2020 update: 因見本港近月的失業率急升(我下次會撰文引用數據說明),我想效皮老闆開一個慈善whatsapp谷。只要大家即月有捐$50-200去本地任何慈善機構,再把捐款收據發去我的電郵:cherry.neverland@gmail.com ~ 我便會加你入谷。

大家入谷有禮送!而我每逢有最新的投資刊物/report/PDF等,都會在谷中優先分享。

此谷平日講股///特別股etc乜都得,唯嚴禁銷售。謹此多謝各位的支持!祝大家福有悠歸:)
-----------------------------------------------------------

自上篇留言中,網友Arvin兄提及“ctbb”這個産品後,我便搜索類似的baby bond産品。比起溢價較大的普通股、優先股及債券,價格above par少許(25元樓上)的baby bond,確能在贖回產品時,更為保障散户的荷包。

跟其他公共型投資產品一樣,baby bond也可在Nasdaq及NYSE買賣。唯baby bond的交流量較細,所以其bid price及ask price之間的spread會更大。Baby bond表面的maturity date可能是多年之後,然而企業可以提前贖回它的。債權方面,baby bond的排名低於conventional bonds/senior notes, 卻高於preferred stocks。

在市場角度看,息率較低的baby bond, 一般比高息的baby bond更安全。這種區分,與“傳統債券”VS“垃圾債券”差不多。而baby bond的credit rating, 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我在Dividend.com中,找到一些常見的baby bond産品:


例如,我對”bokfl"這個baby bond感興趣,便直接click入其webpage, Dividend.com會標示其52週的價格變化及每日交流量


這些資料是不夠的,我們去Quantumonline.com入product quote, 可找到“bokfl”的prospectus、tax rate及credit rating等資料。


驟眼看,“bokfl”的股息不用繳税,評級亦不俗(A3/BBB)。IPO date為2016年,距maturity date(2021年)仍有一段時間。惟它的52-week range差價太大(21.25元 - 26.50元),所以我暫將它列入watch list。

不少價格較吸引的baby bond(如現價25.17元的“sca”), 竟然係冇Moodys/S&P的rating。有人指出: 這是因為企業不想花錢在評級機構上,又或者,它不想將來推出新投資產品/公司前景變動時,評級突然被downgrade......嘩,咁都得?!散户為求自保,都係skip咗哋無評級的baby bond為妙。

小妹對baby bond的了解只屬初步,如大家有任何感想/補充,請不吝留言。你們對一些“非傳統類”的投資産品,又有何看法呢?

P.S. 友人Sammy問我:八月有好幾天打颱風,為何我没空update blog文?事因小妹家中的露台,每次打風都成為“重災區”,需耗時清理。暫時唯有希望秋天快些來臨,玩下燒烤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