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這個題目是偽命題,就如「中學生應否談戀愛」般,並沒有絕對的答案。當事人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個人性格與 bargaining power 。
上次我提及會討論香港的失業率,但又不想敍述得太死硬(畢竟自己不是就業專家 )。恰巧中學的DSE考試快要放榜,所以我祈以嶄新的角度,分析學生是否要留意某哋失業率急升的科目:
以上是政府最新公佈的<勞動人口、就業、失業及就業不足的詳細統計表 >。其實各行各業的失業率,近月也有顯著的升幅。表面上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今年二至四月的 5.2%,升至三至五月的5.9%。但個別行業所受的打擊,絶不止 ”0.7%”咁簡單。
我粗略計過:今年內失業率飆升最勁的行業,總體是”零售丶住宿及膳食服務 ”(50,100人→ 58,500人,升16.8%)。細分sector的話,則包括” 藝術丶娛樂及康樂服務”(5,000人→ 5,900人,升18%); “運輸服務”(8,300人→ 11,100人,升33.7%); “人類保健服務”(2,300人→ 2,900人,升26.1%)等。
有連登帖聲稱IT丶金融和公共服務等行業不受影響。但實際上,從2019 年3月至今,”IT界”的失業總人數由44,00升至94,00; “ 金融業”由19,900升至34,800; “公共服務業”就由13,900升至37,000。平均每個行業也升近 /逾一倍。
咁最’recession-proof‘的行業又是什麼?雖然表中沒標明 ”公共醫療”的就業數據,但得奬者卻包括”郵遞及速遞服務 ”丶”清潔與同類活動”與”批發業務”,相信大家不感意外吧。
同一網站的其他tables,涵括了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年齡層的失業數據,大家有興趣也可瀏覽。
近日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急升,令人憂慮它將演變成風土病。如搞足幾年,某些行業將持續受到打擊 (尤其旅遊業丶酒店業丶零售業等 )。縱使現時港人多了去中低端的餐廳吃飯,又或逛多咗日資超市買水果,但部分舊經濟體的營收額,始終會轉嫁至電子商貿丶網購等新興行業。學生在選科時,若避開 hotel&man 丶航空業或表演藝術等行業,理論上是「安全」一點。
縱使興趣可以等於搵食,但在行業狹窄丶專科至上的香港地,中六生報讀大學 degree的掙扎,我自問是理解的(因我個人就撰咗乞食科 )。以連登仔的邏輯:「有家底就撰興趣;冇家底就撰專科」。驟眼看是金科玉律,但實際上,若你對某個專科真係毫無興趣,相信在讀書的幾年丶以至未來執業的數十年間,都會感到強烈的身心煎熬。假如能力不足的話,更分分鐘「讀出人命」。醫科丶法律以至工程生的跳樓新聞,確是偶有聽聞。
當然,如可在能力和興趣之間取得平衡(如40%興趣;60%能力) ,就真係perfect。例如我畫畫設計好靚,但又怕做XX家收入不穩的話,就不如報讀港大的 ”Bachelor of Arts and Sciences in Financial Technology”。既可將個人的藝術才華應用在Fintech 上丶又有較明確的career path,何樂而不為?
當然,如一個人屋企又窮又堅持讀「乞食科」,咁都有其他方法”換卡 ”嘅:創業/投資/中六合彩/和有錢人結婚etc,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成功率有幾高,就因人而異了。
更況且,即使是「乞食科」,當事人亦可爭取行內的高職位,或者做做下轉行又得。很多香港人既 snobbish又冇實現過任何夢想,便將自己把尺放在別人身上,我建議年輕人少跟這類人士來往。
興趣VS能力,可以合而為一,亦可以是魚與熊掌。人生很難have it all ,咁have it all-ish 也不錯啊!祝福各位學子讀到自己喜歡的科目:)
-----------------------------------------------------------
July 2020 update: 雖然現時股樓仍創新高,但失業率上升始終是實際經濟的問題。在生硬的數據背後,是一個個面對生活壓力的家庭!我衷心希望疫情能盡快受控丶民生經濟回復正常。
我已效法皮老闆成立一個慈善whatsapp group。只要大家即月有新捐款($50-200)予任何慈善機構,再把捐款收據發去我的電郵: cherry.neverland@gmail.com ~ 我便會加你入谷。
本谷暫時開張半個月,較熱門的話題是leverage和option 。大家的分享非常高質,所謂「學海無涯」,每位成員也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以下截圖只作參考) :
謹此多謝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