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眼看來,環球經濟向下行,企業為了自保而開源節流,是正常的商界舉動。但在三月初裁員、而非在二月中這個新年的轉工旺季炒人,是較欠缺同理心的决定。在新年期間叫人走,被裁的員工仍可拿着bonus, 以「旺季跳槽」的理由去新公司見工。然而,在旺季完結後才譴散員工,一來已過了市場上最多招聘的時機,二來也令失業的員工,更難找到好理由向新的僱主交代。
假如公司的財政早已出問題,裁員的想法,應在三月前便已浮現。想和員工好來好去的話,公司主管更應趁兩、三個星期前的旺季,便解僱他們,讓他們盡快找到新工作去養家活兒。
其實,不具同理心的舉動,又豈止發生在商界?日常生活中,沒體恤別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聽到的財務建議,有時也覺得不太適用,原因可能是對方沒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亦不了解各個人在需求、價值觀上的差異。以下的分享,便是我接觸過的一些欠缺同理心的財務建議:
1. 為了「湊夠數」,而鼓勵別人承受過大風險
我們看yahoo finance的讀者分享個案,常常會見到類似的情況: 一對工作數年的情侶,打算在未來一、二年内結婚置業,但以現時的積蓄,卻未能兼顧擺酒費用及買樓首期,應如何理財是好?很多時,專家為了"meet quota",會提議一些風險稍大的投資手段,如購買基金、投資新興市場、買賣外匯等。這些工具表面上的回報率是較高,但風險亦相對較大。如讀者需在近期内籌措資金,以達成人生大事,那麼保本是首要的目標。與其採取高風險,讀者們倒不如透過轉工加薪、做多些兼職、甚至調節自己的財務要求,反而更能平衡短期內理財及生活的需要。
2. 給人家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想
有時,我們向「成功人士」請教時,會聽到一些無棱兩可的財務建議。「不要靠打工、存錢了,創業才能令你致富!」、「你仍在用傳統的理財方法?Bitcoin已顛覆了我們眼中的金錢概念。」、「複息收利法太慢太過時了,快進入高槓桿的新時代吧!」……與此類推的標題,第一眼能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彷彿明天就能發達般。但它們的可行性有多高?而所需的資本及財商,是每一位市民都能駕馭的嗎?更甚的是,某些「成功人士」怕講多哋會蝕底咁,只俾你一個大方向做標題。而實際的操作手法,他卻守口如瓶或輕輕帶過,等你聽完發下夢便算。
3. 沒心幫助別人,只想趁機向人炫富
在朋輩和親人的圈子裏,我們往往會向經驗較豐富、財務較有實力的長輩們請教。他們大多都不吝向後輩分享心得,但偶然還是會聽到一些有「弦外之音」的建議。例如,我在金融海嘯後期剛找到工作時,向一位職場的前輩詢問,該如何分配薪金作中、長途的投資用途。而他只是隨便說了幾句:「你儲下錢先啦! 其實我逢樓市低位便入單位收租,08年的跌市初期都有入。但現在樓市已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會一直keep住升,你後生仔女資金不夠我呢輩多,要慢慢等下啦!」我當時的反應是一笑置之,要找到可靠務實的長輩為理財模範,也是一門學問呢!
4. 以幫助人為藉口,實際上只想自己得益
這特別應用在以金融產品或開班授徒維生的人士。比方說,一些保險經紀常聲稱自己樂於助人,願意幫助顧客解决金錢上的問題,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向別人推銷佣金較高的產品。而失德的金融從業員,更會在取得客人的信任後,用不同客户的資金作互相對冲的投機活動。顧客的portfolio係賺還是蝕,根本不直接影響經紀的收入。同樣道理,亦應用在某些傳銷人員、和以「致富脱貧」為名而狂開班的金融騙徒身上。他們向學徒榨取金錢,但卻没有提供相應的財富增值服務。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狹隘的分享。即使是財務專家,如果只是第一次見我們,也很難作出100%迎合個人需求的意見。因此,我們向人家討教時,除了要心懷謙虛及感激外,也不要忘記DYOR(do your own research)。最了解我們的,始終是我們自己。向別人諮詢後,亦要配合自己的知識及理解,才能發揮作用。
你有聽過一些不太合適自己、甚至不具同理心的財務建議嗎?歡迎在此分享一下呢! 謹此祝大家復活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