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瀏覧Facebook/Instagram時,可能會發現大大小小的”旅遊達人”。在機票丶匯率及住宿費愈來愈低的年代,旅遊不再是偽•中產的玩意。即使打幾天散工的年輕人,也能極速儲夠旅費去一趟日本。
依我粗略估計,市面上的旅遊達人,大致分以下三類:
類型
|
特性
|
全職旅遊達人
|
每年最少舉辦數次”深度遊”,能在景點逗留數星期甚至數個月。為強調自己的專業程度,旅途以發掘本土冷知識及與本地人交流為主。而為了遷就旅遊行程,當事人一般較少返full-time job,多以接freelance或打散工為主。
|
兼職旅遊達人
|
因工作關係(如空姐丶記者或學者),常常能免費遊覽不同的地方。他們身處異鄉的時間,幾乎佔據半個career life。但因當事人有正職,每個景點逗留的時間都不長,多是走馬看花影幾張相,較難作深度遊。
|
業餘旅遊達人
|
即weekend travellers, 你我身邊總有幾個。 他們多是salary men,但一定會活用周五晚至周日晚的放假時間,來感受異國風情。因受時間所限,當事人多選東南亞國家,行程亦以輕鬆享樂為主(如按摩丶吃自助餐丶日光浴等)。
|
雖然冇話邊一種旅遊形式,是最好的。但以香港人的認知:要做全職的旅遊達人,就幾乎等於犠牲前途同錢途。無論幾想逃離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大多數人仍希望維持穩定的收入,養活自己及家人。利用業餘空隙去旅遊,或選一份能周遊列國的職業,已是港人感受異國文化的最好方法。
當然,最top-tier的”全職旅遊達人”,是不用愁生計的。Youtube的廣告收入丶出書開講座丶親自帶團丶與銀行信用卡及旅遊雜誌的合作等(甚至開班教人做”旅遊達人”?)...都足以令真•旅遊達人過著優渥的旅居生活。他們的社經地位,甚至高過不少打工仔。
然而,較少sponsorships的”全職旅遊達人”,生計上便要諗諗方法。最常見的做法,便是多接散工及freelance jobs,自行籌措經費去旅遊。在經濟及事業上,他們未必能與有”formal jobs”的同儕睇齊,但全職旅遊所帶來的psychic income,相信令當事人甘之如飴吧!
早前看到一個Facebook status:當事人稱做散工太辛苦,所以又要去旅遊來舒緩身心。我個人就認為,以旅行來宣洩對工作的不滿,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論外遊多少次,總會有回港的一天。以負面的出發點,來勉強塑造自己成為”旅遊達人”,長遠所帶來的損失,肯定多於收穫。
大家對”旅遊達人”有何看法?會帶來經濟效益,還是消耗金錢?如果要你撰,你又會做哪一種旅遊達人?歡迎留言分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