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新一年的選擇:Go Deeper, Not Wider

近日看了一篇極棒的網誌,是外國作者David Cain撰寫的文章”Why The Depth Year Was My Best Year: https://www.raptitude.com/2018/12/why-the-depth-year-was-my-best-year/

內容大意說我們新一年的立志,多是學些新興趣丶認識新朋友丶遊覧新地方等。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自己曾中途放棄的舊興趣,或缺乏經營的舊關係。我們覺得除舊立新,便代表人生更上了一層樓。但這樣的生活,有時只是go wider,已非go deeper

尤其在creative pursuits上,我們往往摸索到某個階段,便因工作忙丶沒時間等原因,而停止發展這項興趣。當舊興趣被擱置一段時期後,我們就逐漸遺忘了它。當新一年來臨,我們又突然醒起自己“太少興趣”,所以New Year Resolutions是學一大堆新的東西。

為何我們在建立新興趣時,一開頭會亢奮丶接着放慢丶然後無疾而終? David Cain的解釋是: 大家在發展興趣時,初期會經歷較急速的成長,所以我們樂於繼續摸索,以獲取成功感。但深造到某個位置時,我們便會感到再突破的難度。多花了時間及精力,但受到的挫折與失敗卻愈來愈大。在無力感壓迫下,我們傾向中途退出,甚至會遊說自己的potential就只去到這裏。

不論寫作丶畫畫丶運動丶音樂等,我們正因爲中途遇到的瓶頸位,而放棄追求進步,同時放棄追求一個能變得更優秀的自己。人的心理,會令自己盡量避免挫敗感。與其在創作上遭遇不快,那倒不如玩些輕鬆的“興趣”吧,例如煲劇丶滑手機丶刷Facebook。於是,我們在興趣追求上,由meaningful變為meaningless。不用付出努力的“興趣”,自然不會帶來失望。

單看Facebook上大眾分享的東西,便知道大眾喜歡的“興趣”是什麼:常常周遊列國,但只為了拍照,而非了解其文化;四處吃喝玩樂,但卻從不關心社會時事;一天內打十多廿次status,但一年內連一篇正式的文章都未寫過......社交媒體所鼓吹的,正是這種go wider丶而非go deeper的陋習。

2019年,我也為自己定立一些目標:戒Facebook丶少用手機丶看家中(下載了但未讀完)的書丶繼續在Duolingo自學西班牙語。但最想做的,便是重拾童年時畫漫畫的興趣。David Cain在文中提及:“Trying to draw someth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decade is terrifying. Showing people your work is even scarier. 雖然很具挑戰性,但這確是突破自己的好機會。
-----------------------------------------------------------

Go deeper, not wider”的原則,也可應用在投資上面。我個人覺得在股票的選擇上,很多產品都是新不如舊。例如看到20191月份“S&P U.S. Preferred Stock Index”的新加入成員,也感不到具吸引力的優先股(全部派息率不高丶且無免稅):



老實說,我不需要自己的portfolio內有幾十隻個股。與其為分散而分散(go wider),我倒不如go deeper,專注於現有持股的發展及潛力。在收到紅利丶股息後,re-invest在同一隻產品上,總比盲目找一隻毫不熟悉的新股份好吧。就好像風兄所持的優先股,也是10隻以內。派息優厚且穩定的產品,可謂“貴精不貴多”。所以,我也沒再常常跟貼Seeking Alpha的新產品文章了。

2019年,你有一些想“go deeper”的目標嗎? 不妨留言和大家分享:)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2019年: 選美股還是港股?

2019年首兩個交易日,恆指便出師不利,從25800點跌至最低24900左右。我個人較少做年尾總結的原因,是因爲假期前後常有”假升現象”。12月31日結算的portfolio總值,往往幾天後便打個九折。當然,年度結算絕對有它的意義,只因我是懶人,才拖至一丶二月做而已。

過往的數個月,港股與美股多了背馳現象:道指在舊年10月創出歷史新高時,恆指就跌穿28000這個支持位;美股在11-12月反復急插,恆指卻迎來兩千點的小陽春。但2019的大市走勢,仍處於下降軌道,是不爭的事實。

老美三大指數,依家跌到無眼睇。個股方面,現時有81.53%的S&P公司,低於其200天平均移動線。 另外,只有17.22%的NYSE股份,是高於其200天SMA。美股是一個受market sentiments與momentum主導的市場。當大中小股板塊都反彈乏力的話,互相拖累的連鎖反應只會更大。

恒指現在的市盈率為10.81 (https://www.hsi.com.hk/static/uploads/contents/zh_hk/dl_centre/monthly/pe/hsi.xls) ,距離上次摸底靚位(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的個位數,已不遠矣。睇住”跌得冇咁甘”的恒指,我們改為入港股丶棄美股,會否更穩陣?對不少香港散戶來說,低吸恒指藍籌是較有經驗的。反之,美國active stocks跌起上嚟,就真係唔係人咁品。

除了市盈率外,我們可參考另一個簡單指標:RSI。RSI升逾70,便屬超買水平;RSI處於50附近,市場情緒便屬中立;RSI跌穿30,便屬超賣水平。


觀乎近六個月內,每次RSI由高位跌至30(oversold),恆指期後多有數百至千多點的反彈。以短期炒作來說,RSI跌穿30可以是摸底的良機,但之後要快手散貨。2018下半年的大市環境黯淡,所以RSI從未升近70(overbought)的位置。在牛市環境下,我們可提醒自己在這個熱沸點下先行獲利。

老美經濟已踏入late cycle,在first quarter(甚至是整年)不明朗的環境下,我個人傾向採取“自動波”的消極做法:港股繼續以煤氣為主,每年六月除淨後再大手入貨;美股則繼續以優先股為主,即使短期內有機會賺息蝕價,但起碼冇active stocks咁驚嚇。

對逆市中不敢玩衍生工具的我來說,除了分配少量資金嘗試摸底(我心水仍是二萬三樓下),能做的真的不多。在熊市期間,我又睇少咗技術指標,所以多了閒暇做個頹廢青年。看看卡通動畫,又或讀下圖書雜誌,便過了一天。因此,如我稍後成為blog界的失蹤人口之一,請大家不要太見怪XD

2019年,你會選美股,還是港股? (又或其他産品?) 不妨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