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邊隻美國科技股“short short哋”?

近日貿易戰升級,自美國封鎖華為手機後,中國擬計劃對美國減少稀土出口。各國的股市都受到衝擊。以香港來說,雖說恒指已回調數千點,惟某些個股仍企硬。以本周四除淨的三號仔來說,今天股價已悄然回升。

那邊廂的美股,三大指數在五月也是全線下跌。惟Nasdaq跌幅不足一成,但不少成份股已跌到一仆一碌,尤以FANNG這些科技股最誇張。可能因電訊產品的生產工序環環相扣,所以GoogleAppleNvidia的受傷程度更甚。

(AAPL)

(FB)

(GOOG)

(NFLX)

(NVDA)

除了Facebook外,另外四隻股的現價都低於10-week moving average。其中AppleGoogleNvidia插穿200天移動平均線,技術上已進入熊市。對有沽空股票經驗的散戶來說,NVDA呢類free fall走勢真是一流。但NVDA現時的RSI過低(約20),所以反彈的機會頗大。

stockcharts.comrelative strength排行的話,五股的次序為: FB > NFLX > GOOG > AAPL > NVDA

相反,如考慮趁低吸納的話,可見個股有4-week tight close時(即連續四星期貼近10-week moving average這條線),再配合突然升高的成交量,股價突破向上的機會便更大。但美股炒高易丶抄底難,在貿易戰惡化的前提下,太早撈底好容易瀨嘢。

如果不想玩short selling的話,仲有咩選擇?便是inverse ETFs: https://etfdb.com/etfs/inverse/equity/


針對short科技指數方面,則有SQQQQIDPSQ等産品。我見不少連登仔喜玩SQQQ,但其槓桿為三倍,風險頗大。對新手來說,PSQ這種一倍槓桿的産品,應該更易上手。尤其美股可逐股買賣,小注一手又得。

Short科技指數/QQQ太籠統有一隻産品直情係shortFANG: GNAF”。GNAF的槓桿僅為一倍,而且推出時間不算長(20188月迄今),historical volatility也不大。對毫無沽空經驗的散戶來說,是更user-friendly的選擇。

任何衍生產品(包括Inverse ETFs)都有其風險,希望大家考慮清楚才購買,此文僅為分享。近日市況不明朗,大家又看好/看淡哪些投資產品?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貿易戰時期的概念股

近日有關中美貿易戰的發展與博奕關係,已有不少專家撰文剖析。身為一個散戶,我無能力預測兩國政經局勢上的細微變化,但我可以諗定的是:美國長遠有意降低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那麼將有更多企業選擇在東南亞國家設廠,而這些新興市場,又likely係邊哋?

既然有人用“夫妻關係”來形容中美貿易關係(seriously?!),咁我就將夫婦拗撬,套用在中美經貿分歧上一對夫婦成日嘈交,即使每次重修好,內在矛盾仍是未解決,雙方離心力也會與日俱增,個老公夜晚流連在外不肯歸家,個老婆就成日逛街購物麻醉自己......美中即使延續貿易逆差的常態,老美必然唔gur中國繼續賺咁多錢丶兼攀上技術階梯,所以出去滾多哋(即搵其他新興國家,把生産科技與經貿合作機會分俾佢哋),是可預期的retaliation

新崛起的東南亞國家中,我較留意越南丶印度與柬埔寨。越南多製衣紡織廠,更是世界第五大家具出口國;印度製造的主打為汽車零組件、手機軟體丶電腦通訊系統等;柬埔寨近年則採用「亞洲工廠」的增長模式,在建造業丶服裝及紡織品丶鞋類等都有不俗的發展。

以下為這三個國家近年的GDP增長:




大家click入三幅圖旁括弧中的網址,可詳見各國不同產業的GDP分佈。如對柬埔塞來說,製造業(manufacturing)和服務業(services)對國家生產總值的佔比便屬最重。

比起中國將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這些東南亞國家彷佛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老實說,工廠內的大部分工序都是standardised的,任何一個小市民都能輕易pick up但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人民素質丶宗教信仰及英語能力等,就是重要的軟性實力。如社會的種姓制度太苛刻,便破壞市民的上流機會,較難形成新中產消費階級;又或國家宗教篤信輪迴之說,也會減弱人的奮鬥心;語言能力更不用說,如英語也不肯學,政府官員如何與外資磋商呢?

如大家對新興市場感興趣,可留意以下三隻較大型的指數基金:

Name 
Ticker 
52 week high/low
Dividend yield 
Expense ratio
iShares India 50 ETF 
INDY
31.04-38.68
0.55%
0.92%
iShares MSCI India ETF 
INDA
28.96-36.25
0.89%
0.68%
VanEck Vectors Vietnam ETF
VNM
14.37-17.88
0.86%
0.68%

之於柬埔寨,由於市場未開放,近三十年幾乎沒受過金融風暴影響! 此國還沒有相關的etf指數基金,如要投資柬埔寨,暫時只能選私募基金或房地產。但即使是其他東南亞國家的etf也有其弊處:一來未必能追蹤該國的核心産業表現,二來發展中國家在開放市場後,經濟表現受環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往往比發達國家更厲害。就好像EEM這隻etf,牛市時其表現會lag behind其他US active stocks,但熊市時佢又跟住插,甚至跌得仲甘!

我不覺得美國在今次貿易戰中能全身而退,也不認為中國的貿易地位能被完全取代。我只是臆測中美在未來數年持續經貿糾紛時,哪些發展中國家能漁人得利而已。大家對新興市場又有什麼看法?你會因貿易戰而修改自己的portfolio嗎?歡迎留言分享一下:)

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香港哪個問題較大: Income Inequality? Wealth Inequality?

早前在Seeking Alpha看到一篇文章,指出美國人收入不均等(Income Inequality)與資產不均等(Wealth Inequality)的情況。我們常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貧富懸殊上,而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導火線是收入還是資產,每個社會也可以迴然不同

以香港為例,你覺得是薪金起步差較易追?還是資產起步差較易追?

這份<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10500012018QQ04B0100.pdf),大致透露了本港住戶的收入分佈丶不同行業的薪資詳情丶勞動人口參與率等。

表中自P.76起,標明了各行各業的收入中位數。不想在薪酬上「輸在起跑線」的話,年輕人可選擇避免“非技術工人”丶“文書支援人員”等工種。雖說工作毋分貴賤,能助己助人的便是有意義的職業。但對家境較遜的青年來說,以更現實的眼光看待工種,可謂是向上流的先決條件。而向專業化丶中高層職位發展,也是大多人晉身中産的途徑。


2018年第四季,11.1%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為80000元或以上。再細看下面的“住戶人數/每月入息”列表,這種收入的家庭,最多集中在2人家庭(共55600戶)上,可見不少中産夫婦仍未打算或不想生育。


如果有網友問我,自己是income inequality的受害者,短期內又轉唔到行,咁仲有咩機會卡可抽所謂「婚姻乃第二人生」,你夠運的話絕對可靠嫁/娶來改變生命。在上圖中,每月入息為80000元或以上的1人家庭,共有17400戶。當中應有大量仍未結婚丶但卻有能力搬出來自己住的單身筍盤,大家記得mark實呢堆人啦XDD
-----------------------------------------------------------

Wealth inequality方面,本地的數據則較難找到。畢竟很多港人在國內或海外也有資産,更有不少公屋富戶。所以港人的NAV實質分佈,是個謎團也不為奇。

然而,“百萬富翁”的數據(美金嗰隻)卻是明確的。資產值達一百萬美元或以上的港人,總數有17.9萬名,按年增加9%https://www.credit-suisse.com/media/assets/corporate/docs/publications/research-institute/global-wealth-report-2018-en.pdf

我們怎樣才可成為富豪小康之家?花旗銀行指出,第一靠股票;第二靠非金融資產,即房地產物業。


QE泛濫以來,多了香港人靠物業致富。我們看下圖的右邊:全港的“自置居所住戶”為1263200戶(其中私人樓宇的戶數為888600),而本地的“全租戶”則為1207900戶。對不少持自住樓的小市民來說,大部分的equity鎖死在住宅內,多年內身家可隨樓價水漲船高,但liquidity較低卻是事實。而對租開樓的人士來說,讓自己的薪金增幅或金融資產(即股債etc)回報,outgrow租金的年度加幅,即是首要任務。


只要你在Wealth Inequality的環境中,早已站在較高的位置,基本上可不用理Income Inequality對你的影響。簡單舉個例,如小明有一層供滿自住物業,另加一至兩層收租樓(唔係近幾年買嗰種喎!)丶或千萬股票收息,那麼小明撰頹part-time甚至唔撈,生活品質也不會降低。
-----------------------------------------------------------

最近看一套叫<C: The Money of Soul and Possibility Control>的動畫,無父幹的主角,可把自己的未來押上,然後向金融街預支大量金錢,以助自己創業錢搵錢。但代價則是:將來每犯一個錯誤,便可能有意料之外的壞結果。


假如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還可能常有“on top of the world”的感覺,認為將來可由自己締造;但一個工作逾十年丶際遇不上不落的成年人,便早已對社會體制disillusioned。如果時光倒流,有得俾你選,你會向這種金融街借大筆錢嗎?就算你唔會,相信好多人都難以抵擋,反正“show me the money first”啦~
-----------------------------------------------------------

你覺得香港是Income Inequality較嚴重?還是Wealth Inequality較嚴重?如果俾你撰,你較有信心解決哪一個問題?不妨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