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在IB內自製現金產品收息

唔知大家的證券戶口內,會否有不少閒置資金?即使是待熊基金,我們也未必(敢)用哂佢。如果想搵個地方停泊資金,兼好似定期咁收下錢,有乜好選擇呢?


最近找到一隻名為MINT(全名: PIMCO Enhanced Short Maturity Active ETF)的産品。按IB資料顯示,其current yield約2%,expense ratio為0.35%。扣除一年30%的withholding tax,仍有一厘多的年息收益。


跟據stockcharts.com的圖表,MINT的價格在多月內緩緩上升。Upward channel好靚,間中也有大成交量。以near cash assets來說,這樣的”財息兼收”,已算是不俗呢!




對於玩開衍生工具丶或主動投資了得的朋友來講,呢類cash equivalents派發的小恩小惠,自然不值一提。但如果是只持正股的散戶,他們在調整市/熊市時,可能想入番哋產品去”穩定軍心”。而且,MINT的交易量以mil為單位,絕非交投疏落的産品。其price spread亦很小,應最適合保守人士或退休長者。


除了MINT外,市面也有其他定息或浮息的cash equivalents(如BSV丶FLRN丶SHY等)。但以價格浮動性、standard deviation及派息率來說,MINT應是較穩陣的選擇。當然,大家可google其同類,貨比三家。


橫竪IB(或其他戶口)內有筆閒錢,自己未來幾年也用唔哂,倒不如入些cash equivalents。自製定期戶口,一有需要便賣走,以套回差不多等值的現金,這也是面對調整市或熊市時的策略呢!

-----------------------------------------------------------


上週颱風肆虐,我去露台外門檢查時,眼鏡不幸被強風吹跌至地,即場爛咗。神奇家人用枝M記飲管同膠紙,修改成咁:




如是者,我便花了約二千元配了副新眼鏡。對一個挨緊調整市的老散嚟講,兩千蚊已可做到很多野了(淚!)。哈哈...嚟緊可以寫番篇<只持兩電一煤的收息老人>,好好串下自己了XDD。

-----------------------------------------------------------


大家會set幾多百分比的身家為閒置資金?你們又會選擇定期或cash equivalents嗎?歡迎留言分享意見:)

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陰跌市最影響哪一種散戶?

昨晚登入IB戶口,竟見資産總額少了數千元。小妹嘅開户資金好細,喺冇買賣交易丶portfolio無大變動的情況下,一夜內蒸發幾千蚊是不可能的。懷著不安的心情入睡後,第二朝起身睇番IB,卻已回復正常了。印象中IB亂報價丶搞錯資産數據的情形,已非第一次發生。風兄的朋友也有類似經歷,未知大家的IB戶口,曾否發生過問題呢?


經歷近月恒指的陰跌市,2018初的全民炒股風氣,早已蕩然無存。穩步上揚的美股,彷彿成了不少人的「最後一根稻草」。買開正股的散戶,都未必敢向”每次下試一千點”的恆指入手。與其買”今日低價丶明天高價”的港股,倒不如向長升長有的美國科網股下手吧。


吊詭的是,市旺時一些橫掃港股的價值投資者,在跌市時就冇咗影,亦不見他們有分段入貨的策略。一個調整市(唔係真•熊市),就篩走了一堆假值投資人士。唔知金融海嘯來襲時,可以篩走幾多全職財演開班奴呢?


對大多數返緊全職的人嚟講,市升市跌,主動收入仍是不變。但今年的恒指陰跌市,就真係令某類散户瞓唔着了——我指的是靠百多萬至2百零萬元港股收息丶過早榮休唔撈的散戶。



-----------------------------------------------------------


相信你我身邊,都有這些人:他們收入不高, 但支出極低,冇乜dependents,搞掂住屋(多是和親人共住,或有政府資助房屋)。於是,當他們儲夠一百多萬至二百萬總值的港股時,便憧憬靠年息5-6厘的藍籌股,過每月取八至九千元被動收入的生活。畢竟平時返工,日子都過得咁慳;依家唔做嘢唔駛出街,消費應該更少了吧!


但他們忽視了陰跌調整市,對個人心理的影響。總值二百萬港元的股票,在下調三成後,便只有一百四十萬。大多數的勉強財自者,其實心裏也知道自己的NAV,是受不了大震蕩的。雖說派息率在股價下跌時會被迫提高,但全年的收息總額,始終要打個折扣。當他們計到下年的收息,將由十萬跌至九萬多,然後再下滑至八萬幾千元的時候,便會「忍唔住做嘢」。


為求保本,他們會在陰跌市惡化前,先賣走部分股票以套取現金。但手頭上的股票減少,即代表全年的收息更少。於是,當事人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現金停泊在利息低的定期戶口;或downgrade一下生活質素,每月只花六至七千元吧。


可恨的是,調整市的內臨,頂多只對股票丶貨幣匯率等有較大影響,但衣食住行等的開支,卻不見得有減少(因並非經濟衰退,商戶不見得有壓力去調低產品價格)。身家減值丶股票又跌價,對每年只收十萬元(或以下)股息的散戶來說,每次消費都彷彿如履薄冰。病咗唔敢花幾百蚊去睇醫生,撞正管理費每年加價時,亦只能在心裏暗地咒罵。


(我也是這些”心裏暗地咒罵”的其中一分子呢)


當然,「過早財自」的人,可暗地裏炒散丶做兼職丶接freelance,甚至返番full-time工也可。但這是出於「工作熱誠」,還是對NAV減值的隱憂,便只有當事人最清楚了。

-----------------------------------------------------------


如是未夠實力提早退休的散戶,就會好似我咁:一見到IB戶口少咗幾千蚊,便嚇到面青口唇白。大家身邊,又有冇哋靠mil幾兩mil成功財自的親友?相信大家的分享,能啟發我狹窄的思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