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你是經濟復甦的收益者嗎?

今篇的文不長, 我也不講平時慣用的技術分析。只想討論美國表面的繁榮, 背後蘊藏着什麼代價。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1)
(source: fred.stlouisfed.org)

以近60年看,美國現時的個人儲蓄率, 已跌至史上第二低。上一次的低位,乃2006-2007這個“economic boom”時期。企業的季度增長及資產膨脹, 並無帶挈市民的荷包。

2)
(source: fred.stlouisfed.org)

自08年復甦以來, 個人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竟然再創新高。但近月老美的auto sales及mortgage applications, 卻無特别增長。

3)
(source: Real Investment Advice)

呢幅圖都算最恐怖! 各類社會福利(eg. Unemployment Benefits, Social Security, Medicare)累積的開支, 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也創了近60年的新高。在愈來愈少pension programs的保障下, 人民的退休及健康支出, 負擔只會愈來愈大。
-----------------------------------------------------------

近月老美的失業率跌至4.4%(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unemployment-rate), 是一年來的新低。這表面看似是好現象:經濟繁榮, 所以人人有工開?可惜, 以往失業率陷入低谷的年份(eg. 1973年, 2008年), 多是金融海嘯的前哨。當企業欠缺擴張空間, 而勞動人口又停滯不前, 供求皆少的情況下便引致經濟體收縮。

在過往的半世紀内, 數次金融風暴前都有貨幣緊縮的政策。Fed的目標是:將短期利率增至3-4%, 或拉平/倒掛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曲線。留意利率的變化, 也是投資者探測市況的重要指標。

列根時期的提高槓桿、下調利率措施, 是為了鼓勵人民借錢消費, 以提升生活水準;但現時很多美國人民的借貸活動, 可能只為了勉强過活。低下的儲蓄率、利叠利的學債及佔收入愈來愈重的支出百分比,反映了不少市民live paycheck to paycheck的實況。

當然, 現時市場的表現仍牛皮, technical picture仍好靚。很多持股/債/樓的散户, 近一兩年都收獲甚豐。然而, 無實質民間進步的“表面繁榮”, 究竟能支撑多久?持收息股、每季穩收幾厘息的做法, 又是否能linear地持續多年, 絲毫不用rebalancing/sell-off?

Reality VS. Virtuality, Corporate Earnings VS. Real Income, Soaring Indexes VS. Declining Savings......現今世上有太多矛盾, 致使散户不能掉以輕心。我素來不建議大家做"末日博士", 但與現實脱軌的市場升幅, 總不能延續到永遠。

大家覺得自己是08年後經濟復甦的收益者嗎?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32 則留言:

  1. Cherry,這次升市的確幾強,但走得愈高,的確要愈小心,樓股同時進入瘋狂的狀態,更要小心,愈遲進入者,可以賺的愈少,但要冒的風險不少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標竿兄的分享!每逢遇上升市,入股資金的比例,便應按"金字塔"的模式,愈上便愈少,以控制風險。

      我的near cash assets,控制至總身家的四至五成,就是為了在海嘯突如其來時作緩沖之用。我們不能預測將來,而持衍生工具/槓桿的投資者,更要格外留神。

      刪除
    2. 標竿兄過獎了,資產分配你好過我👍

      刪除
  2. 近十年八年美國靠堆科技公司在全世界瘋狂賺錢,帶動盈利和股價上升,很多科企現金滿瀉,但錢都閒置在國外,因調回來要收三成幾稅,最終企業賺到錢但當地人未見得會受惠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牛腩河兄的補充!美國大公司如Apple,都靠“離岸業務”將資金停泊海外,藉此避税,佢哋嘅本國員工又點會受惠呢?

      老美現時的sector rotation偏重科技及AI企業。而較為反映民生勞動力的small&middle caps(quote:IWM),卻長期跑輸大市:(

      刪除
  3. 雖然香港同美國情况不太相同,但我發覺海嘯前已有咁上下錢、資產的人,海嘯後成功番身的機會更高,户口數字仲幾級跳。
    很多人都知海嘯時趁低吸納的道理,但危機來臨時,很多人都未必有足够的$或guts出手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阿Sue的分享!同意在金融危機時,很多小市民為了保住工作及養家,未必有餘錢/精力去趁低吸納。

      自2008復甦後的“9年牛市”,香港市民的荷包表面可能因QE而漲了。但一些生活必需品,卻變得愈來愈昂貴,nominal income同real income已出現重大分歧。

      刪除
    2.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很多08年趁低價团積樓宇收租、間劏房的人,咪又係之前已有番咁上下錢,窮人好多連餅碎都分唔到~

      政府根本就冇心起樓俾小市民置業,君不見最新推出的所謂「港人首置上車盤」,家庭入息竟介乎52,001元至72,000元,呢個收入前幾年睇算係中產啦~

      刪除
    3. 同意政府係無心幫年輕人置業,港人惟有自求多福吧: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51950

      “中產”的入門要求,已比2/3年前提昇不少。你見很多偽豪宅俾人爭住買,但建成後,夜晚竟然冇乜人開燈,成個鬼城咁!(我屋企附近也有一個)買樓作為走資的途徑,早已與民生需要脱鈎。

      刪除
  4. How do you know the US mortgage application rate is low?

    回覆刪除
    回覆
    1. https://seekingalpha.com/news/3291183-mba-mortgage-applications

      刪除
  5. 美國若經濟好就唔會選出Trump Trump 做總統,現在都唔知點收科
    香港08後面對的挑戰主要是中國崛起,各方面的競爭已由7M人變成130M人,若如林𡚒強指出般不再自強而只懂排外,最後應該再無立足之地
    本熊是收益者,開始比人label 為建制派,其實本熊是建設派來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本熊兄的分享!同Brexit一樣,人民面對不確定的政治環境,會更傾向用radical做法。

      環球的熱錢、人才及競爭皆十分泛濫,而固步自封的年輕人,已很難再立足。惟有多了解外界、增强自己的軟實力,才能持盈保泰。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做收益者的機會。如果因自己錯失良機而妒忌別人,那便只會繼續失敗了。

      刪除
    2. Cherry 說得好正確 :)

      刪除
  6. It is sad that public / private debts are growing at a rate much faster than people's wages and real economies.With sluggish retail sales and more closure of stores,the ugly fundamentals will surface soon and the market will take a toll.



    T.L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T.L! Onc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fundamentals and market bubbles widens, the public will be bewildered by the sharp crashes in stocks.

      Yet I would say, unless there is a strong catalyst, the market will tend to deteriorate slowly(during the late stages of bull markets) instead of dropping sharply at once.

      Eric Parnell from Seeking Alpha sums it up so well:
      "As a bull market ages, it leaves more and more frustrated investors behind in its wake. As a result, when the first major pullback finally arrives, it is the buying opportunity that so many investors have been waiting for to finally board the bull market train that they have been missing for so long. And the subsequent bounce validates this decision and leaves even more frustrated those investors that opted to stay behind once again. Thus, when the next decline comes, the suction power is still in place to draw in more investors that were left behind by so many buy the dip opportunities in the past. It is only after several more dramatic drops where the market is unable to reclaim its previous highs and instead falls to lower lows that it even begins to dawn on investors that the party actually ended with the first major correction that came long before."

      刪除
  7. 其實近十年的經濟增長, 真的是表面繁榮而已. 特別是發達地方, 中央政府人手操控貨幣政策, 擾亂市場操作多年. 但個人相信人為的大政府力量, 最終都是敵不過大自然的市場自行調節力量. 身為小小投資者, 若認為現在的異常經濟環境會維持下去, 後果會是如何, 未來數年大家放長雙眼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Joseph兄的詳細分享!美國呢種強行舉債、硬谷增長的做法,終有一日會爆。人為操控的低息環境,已帶來不少崎型投資及資産泡沫,這總不能維持太久吧。

      大户為鼓吹散户入貨,一定會先炒高個市。散户如對環球狀況掉以輕心的話,就好容易做大鱷的點心。

      刪除
    2. 我都認同Joseph所講,呢十年既繁榮只係源於財金政策既“摟“(唔記得點打)曲,真正受惠只係社會上既富人,基本上中層及低下階層都無乜受惠。

      刪除
    3. 賢兄,香港唔少中層及低下階層的市民,生活質素簡直係大倒退。

      觀塘有不少唐樓。有次我行經附近,見到好多posters寫住:"觀塘輪候公屋苦主會"。香港只是表面繁榮,深入社區卻是千瘡百孔。

      刪除
  8. 感謝 Cherry 的分析!在你身上學到很多!

    同意現在市況的確開始離地,早前持貨者要注意風險,未入場者應該忍忍手了。

    我自覺自己是半個得益者,我 07年投身社會,一年後遇上海嘯,及後歐美經濟不振,很多美資歐資開始大力發展亞洲金融及理財市場。我的部門也從十多人發展到現在接近 70 人的規模,帶來的是工作穩定和長期有人工加。不過現在也開始擔心 A.I. 和香港工資貴,公司會借下一波海嘯縮減香港規模,外判工序到第三世界國家,所以近年也在未雨綢繆。

    沒有得益的一半,是因為 09年看過樓但沒有買。這件事讓我後悔一輩子。

    回覆刪除
    回覆
    1. 福祿兄你客氣了!大家有資訊多交流。

      環球股市愈熾烈,散户便要愈警惕。上次雷曼倒閉,也令很多人措手不及。

      原來你事業上曾有這樣的經歷,中國的軟實力及崛起,為亞洲帶來更多機遇。但現時,中美皆愈來愈多舉債,再加上A.I.概念發展迅速,所以下一波的金融海嘯係點,真係冇人能預料,多手準備方為上策呢。

      我個人覺得:錯失一次地產跌市,將來仍有機會遇上,反而養精蓄銳更重要。而有實力的人,亦不需常質疑别人“樓是租的還是買的”。

      刪除
  9. 覺得只有炒樓房,才是今次經濟復甦的得益者.大贏家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01-2010内炒樓的,真係食正條水;但其後咁做的yield已愈來愈細了,仲多咗政府管制。

      刪除
  10. 十分感謝你的詳盡分析!現時全球經濟環境,一切源于EQ,低息!美帝10年債2.21%,可能再持續一段長時間!持現金痛苦,揸資產心驚!無資產跟不上通賬,追不到資產升值!向左走、向右走?真是兩難!有何高見!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支持!可惜asset allocation並非我強項呢。

      我個人較保守,資金及資産都有。只是當資産的欠債(eg.按揭)愈來愈少時,我便考慮加大資金的槓桿、甚至使用衍生工具。

      畢竟,每人的負擔及持貨能力也不一樣,所以預留多些cash reserves好、還是在牛市時駛盡𢃇好,主要看你是active or defensive investor吧。

      刪除
  11. 恒指正迎接最燦爛時刻,大家努力,搵多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