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香港哪個問題較大: Income Inequality? Wealth Inequality?

早前在Seeking Alpha看到一篇文章,指出美國人收入不均等(Income Inequality)與資產不均等(Wealth Inequality)的情況。我們常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貧富懸殊上,而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導火線是收入還是資產,每個社會也可以迴然不同

以香港為例,你覺得是薪金起步差較易追?還是資產起步差較易追?

這份<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https://www.statistics.gov.hk/pub/B10500012018QQ04B0100.pdf),大致透露了本港住戶的收入分佈丶不同行業的薪資詳情丶勞動人口參與率等。

表中自P.76起,標明了各行各業的收入中位數。不想在薪酬上「輸在起跑線」的話,年輕人可選擇避免“非技術工人”丶“文書支援人員”等工種。雖說工作毋分貴賤,能助己助人的便是有意義的職業。但對家境較遜的青年來說,以更現實的眼光看待工種,可謂是向上流的先決條件。而向專業化丶中高層職位發展,也是大多人晉身中産的途徑。


2018年第四季,11.1%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為80000元或以上。再細看下面的“住戶人數/每月入息”列表,這種收入的家庭,最多集中在2人家庭(共55600戶)上,可見不少中産夫婦仍未打算或不想生育。


如果有網友問我,自己是income inequality的受害者,短期內又轉唔到行,咁仲有咩機會卡可抽所謂「婚姻乃第二人生」,你夠運的話絕對可靠嫁/娶來改變生命。在上圖中,每月入息為80000元或以上的1人家庭,共有17400戶。當中應有大量仍未結婚丶但卻有能力搬出來自己住的單身筍盤,大家記得mark實呢堆人啦XDD
-----------------------------------------------------------

Wealth inequality方面,本地的數據則較難找到。畢竟很多港人在國內或海外也有資産,更有不少公屋富戶。所以港人的NAV實質分佈,是個謎團也不為奇。

然而,“百萬富翁”的數據(美金嗰隻)卻是明確的。資產值達一百萬美元或以上的港人,總數有17.9萬名,按年增加9%https://www.credit-suisse.com/media/assets/corporate/docs/publications/research-institute/global-wealth-report-2018-en.pdf

我們怎樣才可成為富豪小康之家?花旗銀行指出,第一靠股票;第二靠非金融資產,即房地產物業。


QE泛濫以來,多了香港人靠物業致富。我們看下圖的右邊:全港的“自置居所住戶”為1263200戶(其中私人樓宇的戶數為888600),而本地的“全租戶”則為1207900戶。對不少持自住樓的小市民來說,大部分的equity鎖死在住宅內,多年內身家可隨樓價水漲船高,但liquidity較低卻是事實。而對租開樓的人士來說,讓自己的薪金增幅或金融資產(即股債etc)回報,outgrow租金的年度加幅,即是首要任務。


只要你在Wealth Inequality的環境中,早已站在較高的位置,基本上可不用理Income Inequality對你的影響。簡單舉個例,如小明有一層供滿自住物業,另加一至兩層收租樓(唔係近幾年買嗰種喎!)丶或千萬股票收息,那麼小明撰頹part-time甚至唔撈,生活品質也不會降低。
-----------------------------------------------------------

最近看一套叫<C: The Money of Soul and Possibility Control>的動畫,無父幹的主角,可把自己的未來押上,然後向金融街預支大量金錢,以助自己創業錢搵錢。但代價則是:將來每犯一個錯誤,便可能有意料之外的壞結果。


假如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還可能常有“on top of the world”的感覺,認為將來可由自己締造;但一個工作逾十年丶際遇不上不落的成年人,便早已對社會體制disillusioned。如果時光倒流,有得俾你選,你會向這種金融街借大筆錢嗎?就算你唔會,相信好多人都難以抵擋,反正“show me the money first”啦~
-----------------------------------------------------------

你覺得香港是Income Inequality較嚴重?還是Wealth Inequality較嚴重?如果俾你撰,你較有信心解決哪一個問題?不妨留言分享一下:)

28 則留言:

  1. 香港是Income Inequality較嚴重?還是Wealth Inequality較嚴重?

    我個人比較LOW, 所以只留意到一大班港人, 以為身家多左少少變左上等人, 其實大家依然係要番工咁高咁大.

    但唔知點解因為層樓會自覺高人一等...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認為尤其是近年上車(入幾百呎樓)丶揹緊幾十年按揭的年輕人,有一堆真係自覺比其他未上車的同輩優越很多。

      我唔係要叫人snobbish,但這些人可看看呢度:https://lihkg.com/thread/1135857/page/1

      如果連真•富翁都未開網誌show off自己的豪宅,上述這些人真係無謂自high,否則只顯得自己是井底之蛙😂

      刪除
  2. QE泛濫,銀紙眨值磚頭保值,就算有income inequality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wealth inequality問題較大。照咁既trend睇,分分鐘用一生精力努力工作儲千幾二千萬,退休前先覺悟原來上車盤已經二千萬起,幾可悲。

    我印象中QE由70年代開始,北角新樓都係幾萬蚊一間(而家北角海璇已經幾萬蚊一尺),去到2003年機會又黎多次。真係如果有幸可以70年代已經剛剛出來工作或者在2000年畢業,果班人應該最容易時勢做英雄。到我地D無家底既late 80或90,雖然仲有大把機會(時間上),不過起步點已經難過以前。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同意在出生年期及把握時機方面,上一輩的牌面是較大。但如果政府把關得好丶且增加供應的話,這起碼能助年青人一分力。

      但老實說,我唔覺得樓價會無限期地上升。就如人口紅利面對的”路易斯拐點”般,港樓終有一日會到臨界點。只是何時丶哪些因素引致等,則只有水晶球才能預示了~

      刪除
  3. 俾四大央行打劫的有資產人仕在QE時代,認為手上的資產多了好爽,實情價格上升,只係因為銀紙的購買力下降而已。有資產人仕唯一欣慰的地方,其實只是無資產的人仕俾四大央行打劫得更甘。說白了,都係子華神的魚蛋論,某些人睇人PK最快樂。
    Income Inequality? Wealth Inequality? 那個問題較大我不清楚。但兩個問題都只會越來越嚴重,畢竟QE如吸毒,根本沒有出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三兄的分享!但即使是現時看來愈來愈值錢的資產,都冇人敢寫包單話升足一世。

      一丶二戰時有價有市的黃金,在戰後也不再呈trajectory一直升。除了金本位遭廢除外,市場也多了alternative investments,而第三次世界大戰亦一直冇發生。

      所以,以目前的眼光去預測未來的資產價格變化,根本不能把所有宏觀經濟factors計算在內,容易造成預期上的偏差。

      QE呢筆債將來一定要還。雖然我不是巴粉,但也認同他說下一次金融危機時,市場會有大量”斷點”。

      刪除
    2. //QE呢筆債將來一定要還。雖然我不是巴粉,但也認同他說下一次金融危機時,市場會有大量”斷點”。
      --> 同意。下一次金融危機規模定必遠超2008那一次。

      刪除
    3. “下一次金融危機規模定必遠超2008那一次“

      Yes agree,應有國家政府會破產。

      我對港樓看得可能較淡。但如其他blog友話齋:中國政府想keep住香港的體系,而非內裡原本的人。

      所以錢還是內地人照賺,惟本土青年的上流機會便愈來愈細。

      刪除
  4. 人再厲害也只能活一世, 不能靠錢買來下一世, 所以儲資產遊戲並不是對所有人都吸引的, 而 income 比 wealth 更重要的分別, 是後者往往是被鎖死的, 前者卻是拿到手便能即時享用, 而只要花掉了, 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人, 又怎能被打劫呢?

    不過, 以上小弟認為只適用於沒有後代, 沒有家族的人. 一旦察覺到自己有需要為未來, 為世界貢獻點什麼時, 心態就截然不同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分享!但我覺得無論有沒有兒女,很多人仍喜歡累積資產,有些更將資產的入門barrier set得愈來愈高,令下一代難以加入。

      Income也可以被打劫呢...當量化寬鬆令衣食住行丶租金成本等不斷上升,而幅度又高於工資增長。那麼小市民每月出糧時,都會有大筆錢花在支出上,難以儲蓄。

      “一旦察覺到自己有需要為未來, 為世界貢獻點什麼時, 心態就截然不同了”
      所以self-actualisation咪放咗喺Maslow塔的最上層囉🤣


      刪除
  5. 每個時期都不同,即使呢幾期是磚頭不斷升值,但不能保證一直或以後都是,而香港的樓房供應又確是不足,磚頭還是暫時領先,我認為香港的income inequality 較嚴重,但這亦是香港的成功的一個因素,和新加坡類似,但新加坡政府就控制了樓市;若沒有income inequality問題,即就似澳門咁,就會造成人員不會向上流動及自我更新,始終還是有競爭才有進步,但政府應管制好樓市,這是十分重要~~~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分享!或者又可咁講:在wealth inequality處於較不利位置的人(eg.冇父幹),便更需靠後天努力,找到對的行業,一直累積income,再逐漸轉化成wealth。

      畢竟,收入頂多只是30-40年,但財富卻可以是一輩子。

      “但政府應管制好樓市”
      對這個是至理明言,也是任何國家/地區政府應履行的職責。雖然我個人已搞掂自住,但真心希望樓市最少回調二至三成,俾年輕人正常的上車機會。我唔希望新一代被教化到認為:住200-300呎單位是等閒事丶每日花2-3小時在車程上是等閒事丶因為樓價高而不生育是等閒事......樓價愈趨離譜,年青人的離心力只會愈來愈強,人才也keep住流失。

      刪除
    2. 樓市扭曲, 也扭曲了不少港人的思想。以前我地做學生時. 點會諗自己大個成家立室時, 會被迫租哋濕九樓住?即使買不起私樓, 我們還相信可以抽政府的居屋, 未至於不能安居樂業吧。可惜近年來說, 大部分港人的income growth, 也不能outperform樓價(什至租金)增幅, 所以市民的生活品質都被地產霸權拖跨。

      唉愈講愈想移民😞

      刪除
    3. 妳又講得幾啱喎~我地以前細個,邊有人諗過大個會(被迫)租樓㗎!Our government keeps failing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有時都理解身邊嘅年輕人,為何咁快就plan定移民。簡單舉個例,如其屈喺校內canteen食貴+頹飯,倒不如出街撰吧,食物種類多哋丶價錢選擇更廣丶坐的位置又闊落哋...



      刪除
  6. 这個18年的政府統计資料十分有用,謝分享!

    回覆刪除
  7. 淨係基數效應都知難追啦!
    兩個人跑步,其中一個腿短,頻率一致,但腿長嘅步步尺七,腿短嘅就算加快頻率都好難追到平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說得對呢。先天環境差太遠,又真係好難追。

      所以要get rich,真的要用radical means ~ 很多傳統方法已行不通了。

      刪除
  8. 香港是賺$的好地方,但冇父幹的話, 現時無論供樓定租樓都一樣咁辛苦。如本地冇資產的話,倒不如把心一橫, 賺夠便移民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呢阿Sue,如不打算生孩子,在香港賺夠錢便離開也可。

      即使冇樓,只要儲夠幾百萬,靠股債收息也可資助自己去其他東南亞國家(如泰國丶馬來西亞etc)生活。

      刪除
  9. Wealth Inequality其實是導致Income Inequality的主要因素之一,錢愈多,揾錢愈易。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呢風兄,wealth inequality令某些人先囤積了大量金錢,始終有些會以工資釋放番去社會。

      所以打工界也多了不少星球人。

      刪除
  10. ‘C’呢套動畫我以前睇過..題材影射08年環球金融風暴, 故事算是新穎, 可惜劇情舖排較疏散:0

    回覆刪除
    回覆
    1. 果然是動漫專家👍 但我未睇完㗎~請妳不要劇透啊🤣

      刪除
  11. 很實用的資訊,多謝分享 ~

    香港好像樣樣的成本都很重, 特別是時間...搵得錢, 又學習吾到, 學吾到又進步創新吾到 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留言支持!

      香港地的衣食住行,”住”的成本應是最貴,反而另外三樣有不少價廉物美的選擇。

      但香港確實是賺錢的好地方。你一夠資產/現金流,便可買回自己的時間。

      刪除